5月2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等一行到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简称“海知中心”)调研座谈,了解海知中心发展情况以及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简称“海知所”)筹建进展。
海知所定位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新型业态的国际交易场所,对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和权属保护、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肖钢委员听取了海知中心的汇报后表示,我国是技术创造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堵点,表现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通畅、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对接等,亟需建设连接技术和资本的综合服务平台。海南自贸港既有立足国际的顶层设计,又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海南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海知所应面向全球,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于国家战略。
肖钢委员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许可、转让和入股三种形式,海知所承担的基本功能就是围绕这三种形式打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成果第一大来源是高校,海知所应吸引全球高校的创新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实现产业化运用;科技成果第二大来源是企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和生态服务,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交易。
肖钢委员指出,海知所应成为技术市场对接资本市场的枢纽,提供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服务来促进技术交易,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深度融合、协同运行。海知所既要面向国际,也要与国内其他省市的交易场所建立沟通联系与合作机制;应吸引高校院所、企业、技术经纪人、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和资本市场等在内的各类主体,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生态;海知所可加快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机制,尽快形成科技成果定价的公允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会上,海知中心董事长盛暘在与调研组交流时表示,海知中心在产品与交易体系搭建、生态体系构建、市场开发、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已具备了产品差异化、人才专业化、交易规范化、技术前沿化等相关实践优势,为海知所的设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盛暘董事长介绍,今年2月,海南省成立了海知所筹建工作专班;3月,海南省金融监管局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等专家组来琼调研,研究海知所相关事宜;5月,专家组已完成《关于筹建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