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400-111-5953

在线客服

微信客服

如何开户

帮助

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海知学院

海知学院

种业与植物新品种交易研究报告

发表于:2022-02-14 14:48

 一、农作物品种介绍

农作物品种包括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

1、主要农作物即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主要农作物品种采用两级审定制。农业农村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2、非主要农作物即指除了主要农作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采用推广前登记制。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一个品种只需要在一个省份申请登记。农业部主管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制定、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和品种登记指南,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受理品种登记申请,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书面审查。

     二、植物新品种介绍

1、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2、主管部门(审批机关)为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国家林业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

3、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4、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品种权人应当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用于检测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5、自2017年4月1日起,植物新品种权不再收取申请费、审查费和年费。

三、农作物品种的交易

农作物品种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资分销渠道,即从种业企业生产基地通过中间商和物流到各级分销商渠道然后到达基层的农资商店/种子零售店铺,农民再从农资商店进行购买。

由于农民无法在购买种子时即进行验证,种子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就成为交易的关键,因此,大型种业企业基本都持有驰名、著名、知名商标,而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则比较有限。这是从消费端倒逼种子行业向高集中度的方向发展。

、植物新品种权的交易

植物新品种权的交易多发生于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或种业企业之间(B2B),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直接交易方式、展会交易方式、交易中心交易方式和在线拍卖交易方式。

 1、直接交易方式。

供求双方自主联系直接协商,确定交易相关条件,完成植物新品种权转让,这是目前主流的交易方式。主要适用于交易双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信誉度,或是双方信息比较对称的情况。如江苏农科院下属江苏明天种业以1000万元买断了中国水稻所育成的高产、质优新型超级稻“国稻6号”,山东农科院以1000万元将优质高产早熟玉米杂交新品种“鲁单9021”的市场经营权卖给了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2、展会交易方式。

主要是通过举办各类植物新品种交易展示会或博览会,为品种权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展示和接触交流的机会从而促成交易。这类展示会和博览会多由农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和交易平台举办,可以分为全国层面、省级层面和专业层面。

 3、交易中心交易方式。

主要通过发展代理单位和会员进行市场化运作,并通过与其它相关服务机构合作或是自建服务体系的方式提供知识产权代理、资产评估、投融资、法律、保险、企划、管理咨询等生态服务。

 4、在线拍卖交易方式。

包括英式、荷式、封标拍卖、双向拍卖、逆向拍卖和集体议价的在线拍卖形式,目前提供在线拍卖的场所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或交易中心。

 、现有部分种业与植物新品种交易平台

 1、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于2014年8月正式启动,是目前全国最高资质的种业交易平台,目前该平台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网页设有入口。此外,广东、浙江和山东也分别推出了本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农机装备、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共计八类农业科技成果公开挂牌服务。其中知识产权大类下有专利、软著和动植物新品种权三个小项,共计4637个挂牌项目,挂牌人(拥有人)多为国家和地方农科院及下属研究所、种业企业和其他科研单位等。

中国农科院还配套研发了种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平台,包括农业专利价值分析系统和农业技术价值评估系统。此外,该平台还设有两个子站,武汉城市圈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和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西部中心(新疆)。

该平台的交易模式大致为成果公开挂牌发布/供需对接-在线报价议价-成交公告,专利基本采用许可转让的交易形式(普通许可、独占许可均有),植物新品种则多为直接出让品种权。该平台还提供2015-2017年度全国农业成果转让交易统计数据,以及政策解读、定向委托、科技金融、法律援助、行业分析、相关培训等延伸服务。交易数据未公开。

 2、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

此类平台多为地方科技技术转移/转化/交易平台的组成部分,由地方农业科学院负责建设和运营。系统与中国农科院那套体系基本类似。交易数据未公开。

 3、智农361平台

由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委员会、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中国特色乡镇发展中心主办。运营主体为智农三六一(北京)科贸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全部为自然人出资。

该平台专注于植物品种的转让交易对接,模式大致为在线展示-索取出让意向-议价-成交,出让的植物品种持有人也基本都是国内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花卉、林木、油糖、棉麻、烟茶和药材、绿肥、饲用作物等其他植物品种类别。该平台的布局和风格更类似于电商。交易数据未公开。

 4、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

由科技部、农业部分别批准,2013年7月成立的国家级农业技术转移和植物品种权交易综合性服务机构。

 5、寿光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鲁政字【2016】88号),公司制获得政府批复的品种权交易平台。由寿光金鑫投资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寿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起成立。目前已开展蔬菜、水果、棉花、花生等农作物品种权交易,逐步扩展到花卉、林木、大田作物等植物品种权交易和种子、种苗及果实等品种权延伸品。交易模式包括拍卖、协议、单向竞价等。交易数据未公开。

  6、中国种子信息网

      种业商务平台,属于北京维诺达科技发展中心,是由两名自然人在中国农业大学创业园创办的。目前该平台拥有200余家种业会员。平台主要提供供应需求信息发布、展会资讯收集、产品展示、行业资讯和广告资讯服务。


来源于:海知所